• <track id="06d61"><dl id="06d61"></dl></track>
    1. <listing id="06d61"></listing>
      1. 您所在位置:

        疾病查詢>S>內容>

        傷寒和副傷寒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09年07月10日 來源:綜合 閱讀次數:
            傷寒(Typhoid fever)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。其典型臨床特征為持續高熱、相對緩脈、全身中毒癥狀,玫瑰疹、肝脾腫大與白細胞減少等。主要并發癥為腸出血及腸穿孔,多見于夏秋季,常散在發生,但在個別地區有時可出現爆發和流行。
            傳染源
           
        1、病人。在整個病程內都有傳染性,以2—4周傳染性最強。少數病人潛伏期末即從糞便排菌。輕型、不典型病例易被誤診和管理失控,是重要的傳染源。隱性感染者亦能排出病原菌,起傳染源的作用,少數還可能形成慢性帶菌者.
             2、帶菌者。分為恢復期、慢性和健康帶菌者。半數以上的病人在恢復期初的2周內,仍從糞便排菌。約2—5%的病人病后排菌時間為3個月以上成為慢性帶菌者。其中1—5%的慢性帶菌者排菌時間較長,甚至終身帶菌。健康人群中約有0.1—0.5%的人并無傷寒病史,卻能從糞便中排出傷寒菌,其作為傳染源的意義小于病后帶菌者。 
           傳播途徑
           傷寒病人和帶菌者的糞便排出后,污染水源、食物和環境而經口感染,一般在水、糞管理不好,特別是飲用水源沒有得到徹底改善的地區,經水傳播為其重要的傳播途徑,可引起爆發。也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以及蒼蠅引起傳播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  潛伏期和傳染期
            潛伏期3—35日,一般10—14日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  人群易感性
            普遍易感,病后和隱性感染后都可獲得較鞏固的免疫力,再次感染者少見。

              診斷標準    
             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有持續性高熱(40~41℃)為時1~2周,特殊中毒面容,脈相對緩慢,皮膚玫瑰疹,肝脾腫大,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低,嗜酸性細胞消失,骨髓有傷寒細胞。確診標準:從血、骨髓、尿、糞、玫瑰疹中,任一標本分離到傷寒、副傷寒桿菌者。血清特異抗體陽性,肥達氏反應“O”抗體凝集價≥1:80,鞭毛抗體凝集價≥1:160,恢復期效價增高4倍以上者。

         
            流行特征
            1、地區分布。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和流行。由于受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,發病程度差別懸殊。在有安全供水的城市,多為散發病例,而在飲用水未得到徹底改善的農村,尤其是低洼水網地區,發病率較高。
            2、季節分布。一年四季均可發病,在我國夏秋季為高峰,一般為8—10月。
            3、人群分布。不同性別、年齡、職業人群均可發病,以學齡兒童最高,其次為青壯年及學齡前兒童,主要與感染機會多少有關。在水型流行中無論城市或農村大多是兒童和青少年的發病率為最高。
            4、流行的主要形式與特點
            傷寒在一個地區總發病率的升高,往往是由于發生一個或幾個爆發點所致。爆發主要是以水型為主,但食物型、日常生活接觸也不可忽視,因此防止爆發是降低發病率的關鍵。
            (1)水型流行。由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水源所引起,在水、糞便管理不當情況下尤易發生。其特點是:
            ①短時間內突然有大量病人發生,發病高峰在水污染后第2—4周。
            ②對污染水源及時采取措施后,發病數很快減少。
            ③發病者有共飲同一受污染水源的歷史,在流行初期未飲用該水者不發病。
            ④大多數病人病情較輕,病死率低。在流行前常有大量腹瀉患者發生。
          (2)食物型流行。傷寒桿菌能短時期保存于植物性食品中,還能在乳、蛋、肉類等動物性食品及豆制品中繁殖。當人們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,就可能發生食物型爆發流行。
           (3)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主要是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手污染了生活用品、食具等引起傳播。 
            

        預防

           (一)控制措施
            1、深入開展衛生健康教育;
            2、免疫接種:傷寒Vi多糖菌苗(單價,不包括副傷寒甲、乙)已試制成功,保護率為70%左右,反應輕微?;蛉藙┝?.5ml,前臂外側肌注射,一年一次。
            3、加強飲用水衛生管理和污水處理,做好糞便管理和污物處理。加強食品衛生管理,滅蠅。加強漁船民及流動人口管理,帶菌者管理。
           (二) 流行期疫區管理
          病人,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:作好疫情報告,流行病學調查,隔離治療病人,所有傷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時隔離治療。病人經正規治療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后2周或臨床癥狀消失,停藥一周后,糞便2次陰性(間隔2~3天),方可解除隔離。疫點消毒處理和進行醫學觀察,檢疫,接觸者和傳染源的管理。
            1、首先核實疫情報告,了解爆發病例的分布特征,查明爆發原因,落實控制爆發的措施。
            2、成立臨時防治領導小組。
            3、大力開展衛生健康教育,使群眾了解傷寒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,做好預防。
            4、醫院難以收治病人時,應設立臨時隔離治療點,就地隔離病人。
            5、對病家和臨時隔離治療點中被污染的廁所、地面、食具、衣物、用品等實施隨時消毒,病人的排泄物糞、尿等要嚴格消毒。
            6、全面開展飲水消毒管理,作好飲食行業、食品攤點衛生管理,滅蠅。
            7、應急性預防服藥,可用復方新諾明2片,每天兩次,服用3~5天。
            8、應急接種:對疫情爆發地區及毗鄰地區的重點人群進行傷寒菌苗的預防接種。

       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

        官方微信
        官方微博
        手機版
        服務熱線
        亚洲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别,亚洲AV无码专区欧美AV,深田えいみ禁欲后被隔壁人妻,欧美日韩性爱视频在线观看,_新浪新闻

      2. <track id="06d61"><dl id="06d61"></dl></track>
        1. <listing id="06d61"></listing>